横沥腐蚀加工 将覆铜箔板表面由化学蚀刻去除不需要的铜导体,留下是需要的铜导体形成线路图形,这种减去法工艺是当前印制板加工的主流。对铜实现化学蚀刻的关键是蚀刻溶液、蚀刻设备和蚀刻操作条件。蚀刻溶液目前是以氯化铜与盐酸的酸性氯化铜蚀刻液,及以氯化铜与氨水的碱性氯化铜蚀刻液为主流, 这方面在深入改进的是提高蚀刻溶液的蚀刻速率、稳定性与再生利用。蚀刻操作条件是对温度、压力、时间以及溶液浓度等工艺参数的控制, 使蚀刻过程处于最佳状态。蚀刻设备是围绕着生产效率、蚀刻速度和蚀刻均匀性而不断改进, 现在就此来看设备的变化与特性。现在主流是水平传送喷淋式,而由于喷淋结构差异也有不同效果。
蚀刻机的改进, 主要体现在传送方式、喷淋方式, 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蚀刻速度和蚀刻均匀性。
1. 板子的传送: 固定式、水平式、垂直式
回顾蚀刻设备的发展, 最早仅是一个蚀刻液槽或缸, 存放了蚀刻液, 覆铜板挂浸在里面溶液中去除未保护的铜; 后又使蚀刻液搅动或板子摆动, 稍些提高蚀刻速度。此后, 在蚀刻液槽中间有一根喷管, 板子竖直放于槽体周围, 喷管旋转的离心力把溶液飞溅于板面上实现蚀刻铜。由于板子固定放置于槽内, 人工放板与取板效率低, 且劳动强度大。那种条件下加工的板子线条宽度/间距在0.5mm以上。
后来采用水平传送板子, 泵输送溶液至喷管喷淋溶液, 初期还没有用到喷嘴, 仅采用塑料管上开小孔或缝隙喷淋出的溶液, 压力较小。以后进一步发展是采用喷嘴与摆动结构。
水平传送承载板子的载体曾是采用塑料编织网带, 由蚀刻机两头辊轮转动带动塑料网的移动, 板子放在网上后不动的。这种网带传送的好处, 适合各种尺寸(长、宽与板厚)板子及挠性板的蚀刻, 其缺点是只能单面蚀刻, 双面板要经翻板二次蚀刻。为能双面同时蚀刻, 改为滚轮传送, 这样板子随着滚轮前进, 上下都有空隙可喷淋溶液于板面。装载滚轮的辊轴转动, 有靠链条带动或齿轮带动, 相对而言齿轮传动平稳可靠。因为传送滚轮之间有间隙, 会使小尺寸板及柔软的板不能传送, 这就要考虑滚轮的密度, 或附加过桥, 使得小尺寸板与挠性板也能传送, 已有设备称能传送最薄25祄的薄片。
曾有垂直式传送蚀刻机, 板子垂直挂吊于夹具上进入蚀刻机内, 在蚀刻室两侧溶液喷淋板面。由于蚀刻设备复杂和没有体现优良的蚀刻效果, 因此没被发展。现在主流是水平传送喷淋式蚀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