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温室气体减排背景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z)、甲烷(CH” )氧 化亚氮(从0),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和六 氟化硫(SFF)a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但阻挡地球表面 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和大气增 温。一定程度的温室效应,可为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繁 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但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社会发展对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依赖 使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人大气,显著增加了大气 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使温室效应持续加强,导致农业减产、旱涝灾害、海平面上升和传染性疾病增加,危及人类 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为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改 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联合国于1992年通过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东京通过了京都议定 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中国于 1992年正式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2002年8月批准京都议定书。2002年9月3日中国国 务院总理朱铭基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 议L讲话时宣布,中国已核准《京都议定书》。2004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越 南河内会见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 特时表示,中国愿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在 继续支持京都议定书模式的同时,探讨适合各国国情,并能充分调动各国积极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
虽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 书》尚未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分配“减排配额”,中国将 在履行《京都议定书》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不承担 定量减排二氧化碳的义务,但这并不意味发展中国家可 以长期不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 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量也居世界前列。1990一200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净增823亿t,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据IPC’,C;(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分析,未来30- 50年内,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 因此,(京都议定}玲生效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之下的新一轮“减排”磋商将很快展开,中国作为《京 都议定书》签署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责无旁贷。